[故事]
夜深了,這樣安靜的時候,總算讓我有心思聊聊一直預計要說,卻延宕至今的一段因緣巧遇。
那天,我坐在咖啡廳的一角忙著畫FB千賀圖,桌上放著iPad,用著入手一陣子的Jot Touch塗塗抹抹。這麼一張紀念用的作品,我想完全使用iPad作畫完稿,測試自己能用這支筆做到什麼程度,好讓這張圖連過程也能別具意義。
約莫午後四點,有兩位客人進來店裡,兩位都是有些年紀的長輩,其中一位個頭高大,但行動略顯不便,走起路來有些吃力,髮色斑白但目光如炬;另一位比較年輕,步履輕盈得多,親切的臉上掛著眼鏡。兩人進門後還維持著一路上的話題,聊著走著,聲音聽來底氣十足。
我的一位老同學這陣子也常到店裡,他當天畫著水彩,坐在另一桌位努力著。兩位長輩經過,恰巧看見,就和我這同學打了招呼,說了些什麼當下聽不太清,只印象斑白髮色的長者大概是說:「你在畫水彩啊?畫得很好啊!」
沒再多說幾句,兩位長輩就先離開我同學那區塊,自個選定客席就坐,恰好就在我左手邊的位子。他們先是自己聊著,而後過了一段時間,白髮長者的眼光注意到了我,對著我問:「你拿iPad是在幹嘛?在畫圖?畫什麼啊?」
畫著動漫文化的作品,突然叫一位長輩看見,說實話還真不曉得能怎麼解釋,心裡有些羞怯的回說:「對阿,是在畫圖,就自己亂畫些東西...」
這一話匣子打開,我們就聊了快三個小時。陌生長輩在前,禮貌上必須顧得,只好停下了手邊在趕的賀圖,專心面對面地聊。
圖畫不完怕趕不及送印刷,很焦慮,但後來的對話,讓我更焦慮。
「你準備十張左右的作品,寫好作品介紹,然後整理自我簡介大概一百五十字,還有你要上節目想講的內容、流程,一個禮拜內交過來,你什麼時候有空?約好就過來上節目錄音吧!」
這是大約聊了不到三十分鐘後,老人家給我的邀請。
要我怎麼一個誠惶誠恐了得?
AK兩字,雖是沒太小看自己,但高低在哪還是曉得的,也不過就名不見經傳的一個角色,靠著教學生過過日子,要上節目談創作?談環境?談教學?憑什麼?資格在哪?
慢著慢著,何況今天還是第一天碰面,老前輩您就放心讓一毛頭小子,在認識不到一小時的狀況下,上節目?廣播?
腦袋裡的問號太多,就我來說,其實當下也摸不清兩位前輩是什麼身份,對於不聽廣播的我,電台名稱也前所未聞。說來確是有所不敬,但這防人之心當下真是不禁浮了出來。
抱持著敬畏與忐忑,我們持續聊著,言談中實在也看不出老人家有什麼好訛我,談論的內容也清楚知道兩位前輩的底藴,確實有著非一般人的內涵。剩下鬆不了口的理由,就只是怕自己人微言輕,若要上節目,也許該由更有影響力的人前往,才能給節目帶出更多意義。
當我說到這些顧忌時,老人家的回話卻是毫不質疑:
「沒有人天生出來就有名氣,有機會出頭,才慢慢建立出名氣。」
「不要妄自菲薄。」
「我們做這行(媒體傳播)一輩子了,能不能上的,聊過兩句就知道了。」
「我一輩子一直在淘汰自己(指不斷翻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術),你懂電腦繪圖,我們的節目就該要轉為介紹這些,不能一直是傳統的藝術在談。」
「你要把這當一回事。」
聽完,我不再有能回的話。
後來的故事大家應該也就都曉得了,我上了節目,還一口氣錄了兩集,也盡可能高調的做了許多宣傳。
對這樣的機會我無法太低調,否則就是浪費了長輩給予的機會。
這是為何我會如此希望大家能聽聽看我說些什麼的原因,因為只有越多人聽見,才是我能對他們的最好回報。
最後,熱情邀請我的這位老前輩,究竟是何身份呢?
李吉政李老師,為油畫大師郭東榮老師高徒,當代本土藝術畫家、大學教授、資深廣告媒體人、needsRADIO企劃顧問。
詳細可見:http://www.artgalleryapollo.com/wp/李吉政-li-ji-zheng/
在此除了鳴謝李老師厚愛,也感謝當時在旁給予鼓勵的資深攝影記者徐大哥,以及錄音時對我關照良多的主持人廖寧廖姊。
這段經歷帶給我的體驗與幫助,將是未來我前進的動力,對於這個緣分,我永遠心懷感激。